淋巴系统遍布全身,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是人体“卫士”,具有抵御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如果淋巴细胞发生了恶性病变,不受控制的生长,导致淋巴结或局部组织器官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淋巴瘤的征兆。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倾向等可能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1.淋巴瘤的早期表现 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发热:经常是38℃以上,且原因不明;● 盗汗: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需要更换衣物;● 体重减轻:在6个月内无故减轻体重的10%以上。局部症状却绝育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分。
2.淋巴瘤的分类 淋巴瘤并非一种单一疾病,而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大类复杂疾病的总称,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为35% ~ 50%,中位发病年龄为 50 ~ 70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它极善“伪装”,起病方式千变万化,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认为感染或疲劳而忽视,需要我们重视身体发出的前哨信号。
3.DLBCL的诊断 明确诊断DLBCL ,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淋巴结病灶,应尽可能切除完整淋巴结。如果淋巴结病灶位于浅表,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及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4.淋巴瘤的治疗 化疗是淋巴瘤的基础治疗手段,如CHOP、ABVD等方案,同时对于局部病变可联合放疗,能够快速抑制肿瘤生长。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靶向治疗(如利妥昔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如CAR-T、PD-1抑制剂)等创新手段的出现,淋巴瘤已成为目前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大量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得以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5.面对淋巴瘤,我们能做什么?● 提高警觉,及时就医: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如辐射、苯等化学物质),关注身体异常信号,定期体检。一旦发现上述症状持续存在,请及时到血液科门诊就诊;● 科学诊断,规范治疗:淋巴瘤诊断需要经过病理活检“金标准”确认。确诊后,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精准分型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规范化、足疗程的治疗,按时进行随访检测病情;●树立信心,积极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抗击疾病的重要力量。与家人沟通,寻求病友群体支持,任何不适及时向医护反馈,都能帮助您更好地度过治疗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