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返回上页
  • 【大别山健康讲坛】桂瑞丰:气膜实验室内部运行情况
    发布:党委办公室 时间:2022-05-25
    A+ A-

    尊敬的院领导、各位同仁:

    在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黄冈全省首家气膜实验室于今年4月14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黄冈气膜实验室刚开始设计为6个仓,分别为:1个清样信息录入区、1个试剂准备区、2个样本制备区、2个核酸扩增区,配置设备1000余台(套),具有两条核酸检测生产线,遵循三区两通道的总体要求,达到符合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日检测量为8-10万管,按20:1混采方式,达到日检测200万人次,恰逢麻城和鄂州正在遭遇新冠疫情,于14日正式开仓检测样本。

    14日上午在市卫健委及院领导指挥和协调下,抽调黄冈市各医疗单位核酸检测人员113名,当天到岗,并开展培训,学习相关院感要求,熟悉气膜实验室场地及各项操作流程,从样本接收、清样、试剂配制、加样、提取、扩增到最后结果上报,所有流程统一化、标准化,形成“流水线”作业。将所有检验人员分为4组,每个时间段进仓2组,每组30余人,工作6-8小时。14日晚上20时开始接收麻城样本,到次日凌晨2时共完成1.5万份样本检测并上报结果,之后共三次开仓完成麻城3.8万份样本检测,同时检验科本部也一直在不断接收检测麻城样本。每一次开仓前都按照新冠核酸检测要求优化检测流程,强化培训,达到比前一次更高效率、更流畅、更标准化、信息化,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和作业程序。17日开始接收鄂州样本,并按照规范和要求高效运行气膜实验室。到23日,共开仓10余次,单日检测量最高为6.3万管,气膜实验室及医院本部检验科总共检测麻城标本约17万管,鄂州标本约22万管。连续十几天日夜奋战,吃住几乎全部在实验室,工作之余稍作休息迅速调整,总结经验和不足,再以饱满的状态迎接下一轮的工作,只为更快更高效完成检测任务,不负上级期许,为两地在最短的时间抗击疫情,并取得胜利,提供准确的核酸检测报告。期间省市领导专家多次实地查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一个仅有3000余平的黄冈气膜实验室的价值不仅在用最小的成本提升了核酸检测效率,更在于它形成了科学、实用和比较完善的操作流程,具有可复制推广的作用。

    4月25日又接到省指挥部通知,要求第二天下午开始12个小时内完成10万管的检测量。时间紧,任务重,省领导现场督导,市领导挂帅,曾院长亲自指挥。当天晚上领导班子评估人员、设备、物资情况和各个环节所需要时间,迅速做出调整和周密部署。26日12时由本院检验科、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李红良团队以及抽调其他单位共200余名核酸检测人员全部到岗,按6个仓工作需要,分为两班次,每班6组。为节约时间,13时本院检验科人员开始提前准备所有检测试剂,20时所有准备工作完成。21时由毛院长亲自带队从黄冈东站接到第一批标本到达实验室,工作人员快速消杀,对样本进行核对清点,扫码录入信息、排板,随后样本通过传递窗送入仓内进行核酸加样、提取、转板、扩增,各个环节所用时间精确到分,做到忙而不乱,有序展开。22点45分,仅用1小时45分完成第一批样本的检测,并上传结果,凌晨2点完成约5万份样本检测,开始换班。换班后出现局部的混乱,又将本院检验科及市疾控检验科人员全部召回,入仓继续工作,核酸检测工作再次高效有序。到27日上午11时所有样本检测完成,并完成信息上报,实际上完成了11万4千份样本的检测,并提前一个小时完成任务,做到在海量样本中检测零误差。检测期间每班有5-6万管的检测任务,面对短时间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仓内人员始终连续工作,没有停歇,无人提前出仓,很多同事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以及多日奋战的疲惫依旧顽强坚持,甚至有的人,比如陈国强主任、王赤华主任等,连续工作超过20多个小时,仍然坚持到最后,所有人员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始终牢记“只要能再快一分钟,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做到“疫情就是命令,就是拼抢实干,不断突破”,创造了“黄冈神话”,再次体现了“大别山老区精神”。

    实际上这种顽强的抗疫精神和抗疫工作我们还在继续……


    桂瑞丰

    2022.5.20




    Copyrights©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冈市中心医院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601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