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健康科普
    HPV疫苗、新冠疫苗...备孕和孕期到底能接种哪些疫苗?
    发布:宣传科 时间:2021-06-11
    A+ A-

    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让处于备孕及妊娠期间的女性产生一定顾虑。备孕及妊娠期间,所有疫苗都不能接种么?接种以后对妊娠结局有哪些影响?

     

    新冠疫苗

    我国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是病毒灭活疫苗。一般来说,在临床运用的灭活疫苗仅有抗原性,但失去感染活性。目前在我国接受灭活新冠疫苗注射的人群中尚未出现新冠疫苗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报道,部分人群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在研究疫苗的动物模型上,疫苗没有表现出对妊娠动物的毒性,但新冠疫苗对人类妊娠和哺乳的临床数据十分有限,缺乏孕期疫苗安全性的相关数据。

     

    因为目前孕妇使用疫苗的系统研究数据还比较少,一般情况下,从慎重角度考虑是不给孕妇接种新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的。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的男性和女性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备孕女性,可适当推迟怀孕时间,参考其他灭活疫苗,建议在接种3个月以后怀孕。对于有新冠肺炎和(或)妊娠并发症高风险的妇女,应鼓励在妊娠前接种疫苗。同样的,处于在新冠病毒暴露高风险环境的女性也鼓励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尚无法确切判断注射新冠疫苗对胎儿的影响。建议在接种之后发现自己怀孕的孕妇,应该在做好密切监测的同时,根据以往孕妇疫苗接种的经验,感染风险不大的孕妇,第二针建议不打。但如果是感染高风险职业者,或者感染后容易发展成重症的孕妇,可以与医生充分讨论后决定。

    2021601601.jpg


    HPV疫苗

    HPV疫苗可以有效降低HPV相关发病率、预防癌前病变。HPV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孕期不建议接种。接种过程需要半年,分别在第136个月的时候各注射一针,建议注射完半年以后再怀孕。如果在接种期间发现怀孕,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疫苗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不需中止妊娠。但应该终止HPV疫苗的接种,并待哺乳期结束后方可继续未完的接种剂量。

    2021061602.jpg


    风疹疫苗

    风疹是一种已知可能导致先天畸形的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孕妇感染风疹后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并发症也少,但早孕期,或者是孕16周内母亲感染风疹病毒,则可能发生垂直传播,导致流产、死胎以及以新生儿耳聋、白内障和心脏畸形等为特征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考虑到感染风疹可能导致CRS,在《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中明确建议计划怀孕的夫妇在孕前接种风疹疫苗进行预防。建议在至少在孕前3个月进行TORCH检查。如果抗风疹病毒IgG为阴性,则建议女性孕前3个月注射风疹疫苗。风疹疫苗是一种可终身免疫的疫苗,其有效率可达到98%

    乙肝疫苗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在中国3亿多育龄期女性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约占8%。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爆发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甚至死亡。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中明确建议,对于计划怀孕的夫妇,在怀孕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乙肝疫苗分三剂注射,注射第一针一个月以后注射第二针,六个月以后注射第三针。女性在怀孕前的九个月就应将乙肝疫苗注射完成,乙肝疫苗注射后的有效免疫期为59年,免疫率为95%。少数人注射完三剂乙肝疫苗后,如体内仍然没有产生抗体,需进行加强注射。

     

    建议计划怀孕的女性在怀孕前9个月左右进行乙肝五项(包含两种乙肝抗原及三种乙肝抗体)检测。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于100IU/L,则无需再注射乙肝疫苗;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或滴度小于100IU/L(除外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建议患者孕前计划乙肝病毒免疫。按照016的程序注射,即从第一针算起,在此后1个月时注射第二针,在6个月时注射第三针。

    甲肝疫苗

    甲肝产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的妊娠结果显示,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死亡率分别为42.3‰125‰)。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措施,包括甲肝灭活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两种。WHO认为对减毒活疫苗成分过敏者,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者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确认有感染甲肝危险性的孕妇,可以使用灭活甲肝疫苗进行接种。

     

    建议最晚应该在怀孕前三个月进行甲肝疫苗注射,注射完成后八周可产生抗体,三年后需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