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快,有个重症病人可能需要抢救。”
刚从隔离病区下来,还没来得及喝口水的黄冈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负责人王洲羿,转身再次一头扎进新冠肺炎隔离病房。
此时已是2020年1月24日23时58分,黄冈市传染病医院灯火通明,楼上楼下还有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时不时传来搬动氧气瓶的声音。
黄冈市传染病医院是市防控工作指挥部确定的全市四家新型肺炎定点医疗机构中,集中隔离治疗确诊及病情较重患者的医院,由黄冈市中心医院改造组建。目前,战斗在这里的60多名医护人员,90%以上由黄冈市中心医院抽调的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和护理骨干力量组成,并不断有党员主动请缨,要求加入一线工作。该院党委书记等领导班子成员,更是全天候驻扎在此,协调防控工作。1月24日,这里成立了中共黄冈市中心医院新型肺炎防控临时党支部。
医院病房很“特殊”,除了是紧急改造而成以外,医护人员也全副武装,统一穿着专业防护装备。
“从1月22日下午3:30集中转移病人开始,我们就都没回过家,基本每天只休息三五个小时。”黄冈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神经内科专家夏光明说。
在来这个隔离点前,夏光明已在市中心医院老院区防控一线坚守了20多天,期间一直没见到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儿子。1月22日中午,他回家取生活用品,为驻守传染病医院做准备工作。为了保障家人安全,他没有上楼,让爱人把用品送下来,再让儿子从家里的阳台上探出头,远远地看了两眼。“爸妈都不知道我在这里,也不敢跟他们打电话,怕他们担心。”沙哑的话音刚落,在会议室里休息的夏光明就坐着睡着了。
“我还不知道今晚是除夕,是在傍晚,和80岁的老母亲通电话才知道的,她问我在医院吃得好不好。我告诉我妈在这里吃得很好,其实那时忙得顾不上吃早已送来的盒饭。”说着,超声影像科主任谢斌哽咽了。因为她积极参加了隔离救治工作,老公是疑似病例,她顾不上照顾,让他在家隔离治疗;学临床医学的儿子,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后的寒假期间在市中心医院实习,也接触过确诊病人,虽然检查暂时无恙,但也在另一处住所隔离观察修养。
1月25日凌晨12时10分,四病区的护士刘洋下班了。她从头一天下午4点进病房,已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她和另一名同事负责四病区的20名患者。因为这里患者都没家属陪护,除负责护理外,吃喝拉撒都是护士在料理。送饭、输液、换药,打针、雾化,发热病人4个小时测一次体温,病重用药的患者半个小时测一次体温等一系列操作,应接不暇。
“忙碌中,我的电话响过几次,知道是家人打来的,但顾不上接。”说着,刘洋脱下防护服,额头上留下一道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勒出的印痕。
而此时,在五病区的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2科主任助理高聚从1月24日下午5:30进入隔离病房,要一直值守到1月25日早上8时以后。除夕之夜,他所值守的病区接收了10多名转来的病人,从指引病人进入相应的病房,到体格检查,再到上尿管、吸痰等治疗过程中,仅仅是按要求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记录在电脑里,就是一个繁重的工序。“每位病人体格检查病史记录就有7页。”
“长时间穿戴后浑身汗湿,期间不能喝水,因为喝水就要上厕所,上厕所了防护服就没用了,而且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些物资。”只见高聚的护目镜上布满了汽水。
经过王洲羿和高聚精心抢救,文章开头的重症患者的脱离了危险,病情稳定了。王洲羿又来到1月24日下午抢救的另一名重症患者的病房,查看病情,鼓励病人坚定信心,一定能战胜病魔,临走时向病人致以新春祝福,说“春节到了,春天就要来了。”
王洲羿走出隔离区,返回临时住处时已是1月25日凌晨2:26分。他从口袋里摸出了来隔离点前8岁儿子送他的游泳潜水镜。“儿子说医院护目镜不够,就用他这个游泳潜水镜。”
(转自2020年1月25日《黄冈日报》)
Copyrights©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冈市中心医院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