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卫生健康系统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表彰推进会,并对139个获奖集体进行表彰。
会上,上海卫生健康委及湖北、广东、中国疾控中心选送的三支青年文明号集体作交流展示。黄冈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青年文明号进行了此次汇报。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号长杨亚东的介绍,
认识这支优秀的青年文明号吧!
重症病房里的“特种兵”
黄冈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青年文明号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黄冈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青年文明号共有医护人员49人,共产党员7人,共青团员34人。ICU是一个担负特殊救治任务的地方,有着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青年人。
“
一是特别能吃苦
青号集体虽然年轻,但一例例成功的救治病例背后,倾注的是整个团队的毅力、耐心和爱心。因为没有家属陪护,青年人必须时刻紧绷心弦,在完成高强度的医疗救治后,承担大量护理工作。科室大力支持青年人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先后选派26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通过开展“多学科诊疗(MDT)”创新创效创优活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高,年收治各县市转诊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85%以上。
“
二是特别能战斗
疫情期间,黄冈一度成为仅次于武汉的“重疫区”。2020年1月18日晚,医院接到紧急任务,牵头改建黄冈市传染病医院。在传染病医院,大家肩挑手扛了所有筹备物资。凌冽的寒冬里,困顿、劳累、体力透支,青年人用双脚为患者丈量出了通往生命安全的距离。1月23日凌晨六点,当最后一个病人安全转运到传染病医院时,大家热泪盈眶。疫情期间,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94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286例,成为“黄冈保卫战”的主战场。面对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说不怕是假的。但这群青年人没有瞻前顾后,毅然和病毒展开殊死搏斗,涌现出大批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疫情期间,科室青年人高强度坚持了七十余天,不仅参与大量救治,还承担了清洁消毒和转运感染性垃圾工作;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大家曾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士长吴雪花和同在一线的医生丈夫共守火线,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医生章金鹏不幸感染,康复后第一时间重返抗疫一线;我跑遍11个县市区会诊,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方案;还有刚上班几个月的00后,推迟婚期的准新郎,哺乳期的年轻妈妈,等等,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职业初心。我们见证了第一例插管病人顺利拔管康复出院,也参与了疫情期间全国首例利用ECMO辅助技术对重度气道狭窄新冠肺炎患者实施的气管支架介入手术。
“
三是特别能奉献
黄冈地处长江中下游,每年防汛抗洪压力巨大。青年文明号成员每年都会主动请缨深入受灾地区,奔赴防汛一线,为沿江防汛一线的解放军、武警战士、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深入基层协助解决灾后医疗问题。在精准扶贫的战斗中,先后派出7名同志到五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面对手足口病、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等传染疾病,青年人始终驻守第一线。
未来,我们这支重症“特战兵”将始终牢记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继续发挥“青年文明号”的引领作用,投身医院高质量发展,用丹心热血护佑老区人民健康!
再次为这支优秀的青年文明号点赞!
Copyrights©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冈市中心医院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版权所有